異世界的街頭快閃週年慶:中元普渡 Post author:veins_of_taipei Post category:街頭想想 Post comments:0 Comments 圖/文:陳昱翔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俗稱的「中元節」,而在道教中,「上元」是指正月十五日,也就是元宵節這一天;「下元」則是指農曆十月十五日,這三個節日合稱為三元節,是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各自的誕辰,信眾會在這些節日祭祀以感謝穀物豐收並祈求消災解厄;而農曆七月十五日亦是佛教的盂蘭盆節,早期信眾會在這天供養寺廟的僧侶,期許將功德與福報迴向給父母。 後來佛道相互融合後,中元節便衍生為祭拜陰界的好兄弟,期許能保佑整年的平安與好運的慶典祭儀,因此不論是一般住家或是商家,都會準備豐盛的供品進行普渡參拜。 後來也不僅限於農曆七月十五日,每年只要到了農曆七月,全國各地都會舉辦普渡中元的祭拜活動,而在人口稠密的街區,便能觀察到各種猶如快閃活動的祭拜形式;有的是店家或住家在家門口簡單打張桌子獨立祭祀;有的是商辦大樓或社區聯合舉辦的中型普渡;甚至有像宮廟會掛上旗幟、布條進行預告,並封街搭上帆布棚架,像是流水席一樣舉辦大型的祭儀。 大型普渡進行的封街,同時也將車輛屏蔽在外,讓街道空間自由活動的權利,短暫的歸還給行人,擴大民眾的活動空間,當整條街同時進行普渡時,陽光照在插滿線香的供品桌上,徐徐的煙霧繚繞,使平凡的街道成為魔幻的場景,好似兩個世界在這個瞬間交會,伴隨科儀的歌曲與經文的傳唱,所有生命在此刻共同祈求平安幸福的生活,而隨著香灰燃燒殆盡,方才熱鬧的普渡如同快閃嘉年華會,迅速恢復往日的場景,好像前一刻熱鬧奇幻的風景,以隨著香火飄散的無影無蹤。 這都是現代都市日常中罕見的光景,彷彿是農曆七月才的限定活動。 普渡時總會在每種供品上插著線香,傳統上認為這樣異世界的朋友才能享用到這些供品,在陽光的照映下,煙霧繚繞的光景特別魔幻 圖片作者:Slayer/圖片來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darkensiva/5035816037/in/photostream/、https://www.flickr.com/photos/darkensiva/5036433158/in/photostream/ 巷弄裡的宮廟也會搭起帆布棚進行祭拜及祈福科儀,以便應對酷暑及午後對流雲系;同時也讓街道使用的權力暫時還給行人 普渡活動也直接反映出公共開放空間的重要性,老舊街區的巷弄常有車輛違停,或佔用街道空間的情形,店家或住家多半都只能直接在街道進行普渡,而當有車流經過時,便會造成用路人的不便及壓迫,當然真正造成行人不便的,並非是普渡這樣的傳統活動,而是公共空間不足以及車輛違停等問題才是主因;如果街區能有足夠的公共開放空間,上述的問題便能大幅減緩,例如許多新式的大樓或社區,因建造時已將開放空間納入規劃考量,所以即便是舉辦中大型的聯合普渡,也較少產生影響用路人的情形。 另外,普渡所焚燒的金紙、線香的數量也比一般的祭拜還要多,加上正值夏日,整條街上一桶桶的金爐,也容易造成街區的溫度上升,以及空氣品質的下降,也許對以佛道文化為主的民眾來說,這是一種儀式感,但也許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想,這對其他宗教信仰的民眾來說,會不會是一種困擾呢?在全球暖化影響而越來越炎熱的夏天,如何在傳統文化與環境永續下找到平衡,並且尊重其他不同文化的族群(例如減少金紙的數量、降低誦經奏樂的音量等),顯得格外重要。 許多商辦大樓因祭拜規模龐大,便會搭起戶外帳篷進行聯合參拜,新式大樓因有較大的開放街道空間,因此能預留步行空間給行人 短短不到一個下午,如同快閃活動般的普渡活動,是流傳已久的傳統祭祀文化,而傳統活動隨著時間持續的在城市中演進,其實也提醒人們除了遵循傳統、祈求平安,如何讓傳統文化活動,納入生活的公共空間運用及管理的一部份,讓城市的街道不僅成為傳統文化的棲地,持續的延續與演進,讓不同世代、宗教文化族群能相互認識,同時回頭關注更安全舒適的步行空間問題,更是這場快閃週年慶隱藏其中的活動意義。 從街邊的宮廟宣傳布條與旗幟可看出,信仰活動如同演唱會一樣,擁有廣大信眾的關注與支持,但對於其他不同信仰文化的人眼中,這些旗幟、儀式,又帶來什麼感受呢? Read more articles Previous Post機車、行人與國家的三角習題 Next Post同行的意義:初走與盡頭 You Might Also Like 理想的一餐 13 6 月, 2023 同行的意義:初走與盡頭 6 9 月, 2022 台北市區樹徑連走:有關十種綠類型的串聯 1 12 月, 2022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