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天母:中山北路七段西側 Post author:veins_of_taipei Post category:小資中產 / 庶民生活 / 慢靜悠閒 / 空間變化 以中山北路7段為主的天母,在台北人心中總有些關於優雅與高級住宅區的想像。實際上這裡未必全然如此。東繞西繞,還是可以發現不少非典型的天母,讓本區更為立體有趣,以下以7段西側為例。 由北往南走,巷號大致遞減。這是中山北路7段207巷附近、貼著一棟大樓的小屋。和上圖那條無名小徑一樣,都是在地人才會行經、盤點的私房地景。 191巷的天主教仁愛修女會,站在門口迎接的純白聖母像。 和191一樣,181巷也是自天母圓環輻射而出,其底端有處市定古蹟,是棟被暱稱為白屋的美軍宿舍。天母的異國感,多少源自於50年代協防台灣駐紮於此的美軍。這類宿舍產權多屬臺灣銀行,陽明山上的山仔后是留存更完整的聚落。 這西側的街廓,大致以天玉街為主徑,其路線有些蜿蜒,起自181巷、終至天母西路。在下一條相交的159巷裡,藏著兩處巷弄細節。此其一,分支的隱匿小巷底端,是往上延伸的樓梯,這樣的句號真少見。 隔壁的老公寓,門口的兩根粉紅色大理石圓柱也很特別。 續往南,141巷較寬,其中一棟大樓的入口是下沉式的,其坡道的鋪面,猶是早期台北最普遍的人行道地磚。 141巷西側也有個圓環,它不在中山北路的軸線上,尺度也較小些。 與天玉街直交的81巷,轉角的堡壘華宅,厚圍牆加上抬高的基地,是「新天母」的象徵。 81巷另一側四周也是圍著的,這塊寬闊的腹地是羅友倫上將的故居,他在軍事與外交都有貢獻。現況只能遠望有些頹壞的屋舍,林木倒是各自安好。 天玉街上的天母新村,其水塔為細瘦的方形,和一般圓型、粗腿的水塔外型很不同。它也算是這條街上的早期地標吧。 天玉街折向西南方時,出現了一大片草地――難得天母有這樣的閒地,但不知會「閒置」多久。 天母國小也臨天玉街,其操場旁有一整排炮杖花,花季時,氣勢驚人。 天玉街38巷的連鎖咖啡店門市試金石屋,整體環境宜人,有著典型的天母氛圍。 最後來到中山北路上的天母廣場(下圓環),一旁立著頗有年歲的天母國際大樓。雖名「國際」,但立面經年累月,也很台灣了。早些年,這裡還有金石堂,對街是誠品,這書店連線卻消失了,惋惜。 在地人或外來者,有多少人會走進去這如今有些清冷的空間? 天母不但很異國,且也頗異質呢。 手感地圖 士15 Read more articles Previous Post天母圓環間的閑散:中山北路7段東側 You Might Also Like 悠然見南村(一):泰順街、龍泉街 7 6 月, 2022 所謂陋巷:吳興街前段 19 12 月, 2024 如溪流分岔:晉江街 29 4 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