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皮屋聚落:南港路三段 256 巷

台灣人愛用鐵皮,但鐵皮屋不會是理想的居住或工作場所。但當它形成聚落時,便成為城市地景的一部分,加上它,才是真正完整的台北。它或許同時代表著兩種民族特性:貪圖便利與生命力


南港路三段成美橋附近,車來車往,大概沒有多少人會注意,臨基隆河側有一整片的鐵皮屋聚落。聚落大約被256巷分成東西兩塊。


256 巷到底是河堤,翻堤的樓梯恰好是個分界點,一邊的牆壁盡是人工鮮豔彩繪,另一邊則爬滿攀藤植物。


站在河堤上,堤內外景觀也迥然不同。堤外是悠閒的基隆河自行車道。


視線轉往堤內,鳥瞰鐵皮屋聚落。準確地說,這裡是汽車周邊產業和居住混合之所,散發著為生活打拼的味道。


作業廣場藏在鐵皮小徑後面


256巷西側,廠房較多些,也只有鐵皮廠房會高過一樓。


256巷東側巷弄裡,居住氣息較濃些。這一戶,門前晾著清潔隊工作服,角落那塊「福爐居」,不知其來歷。


巷口,有人直接以貨櫃屋為家。


一家汽修廠的細部,且看右方小貨櫃上方,還停了一輛報廢貨車,成了這家工廠的「內部隔間」


區內有一處廢紙回收場,加上遠方的鴿舍,透露出本處在區位上的邊緣性。


聚落旁的煙囪,是工業區的元素。而南港正是北市工業區比例較高的行政區。


回到南港路三段上,望一望駕訓場內遠方的水塔。


剛剛在回收場看到的鴿舍,築在南港路上,和水塔遙遙相對。鐵皮屋與鴿舍,都曾是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的展出主題,皆為被忽略的台灣特色。


隔著南港路,和鐵皮屋相對的慈仁三村,則是另一種形式的集合住宅聚落了。


港01


實地導覽影片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