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陳信良

喜歡走路恐怕是來自於規劃專業養成的習慣,總愛觀察人與場域間的交互作用,藉此累積寶貴的設計思路與經驗。4月我勇敢地從30年公職生涯退下轉換跑道,在等待離開台北市政府期間,心情彷彿回到當兵待退時,一面慶幸自己將完成件人生大事,接著要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時,好像又不是那麼有把握!無論如何這些年走過的路、留下的痕跡總該記錄一下,大聲告訴自己我盡力了!
新光(星光)大道,自帶閃光!
信義計畫區曾是我在都市發展局都市規劃科的管區,計畫區內有段長約500公尺、寬15公尺的都市計畫人行步道用地,步道二側除威秀影城外,都是百貨公司、購物中心,其中A4、A8、A9、A11街廓是新光三越百貨,這些年我在分享信義計畫區規劃簡報時,總喜歡戲稱他是新光(星光)大道,穿梭其間的男男女女,感覺就像自帶閃光,或是自信帥氣或是優雅美麗。這些年常跟同仁分享,在人生的路上任誰都或多或少會遭遇困境,我們都該學會自帶閃光,假的裝久了,就真的閃閃發光!

信義計畫區人行系統
百貨公司密度世界第一
信義副都心新光大道二側原來想像的規劃不是百貨公司,而是沿街獨立細分的商業零售、餐飲店面使用,由於都市計畫規定全街廓開發,地政局整體開發配地自也是如此,故有能力取得土地的大抵會是財團企業,後續土地發定位理所當然就會是以易管理的百貨公司為首選。百貨公司和商業街的氛圍確實完全不同,後期新光三越以鋼骨玻璃櫥窗規劃設計感覺通透有活力些,最早進入信義計畫區的新光A11館在人行步道側的建物實牆就顯冰冷,最後A11還是用廣告燈箱補救。信義副都心百貨公司們,其實是規劃經驗及政府機制上美麗的錯誤,和主要商業區西門町沿街店面商業零售有著不一樣的味道。我公職最後的二年在地政局,以土地管理視角檢視曾經的都市規劃經驗,真是段十分美好奇妙的經歷!
立體迴廊、秘密通道
人行步道跨過松壽路是影城,華納威秀是台灣第一座影城,斥資5000萬美元,1998年開幕,當時我常和太座在週五下班逛新光三越百貨公司、看電影,小日子過得還不錯,一晃眼就30年了。人行步道二側百貨公司、購物中心及影城的騎樓、迴廊、空橋還有地下連通,架構了信義副都心完整的人行動線及別具味道的街頭活動場域。有一次和朋友聚餐完下大雨,突然興起想驗證一下自己參與審議那麼多百貨公司開發成果,究竟不同開發案間連通能否讓我順利走到捷運站,這次探索密通道的經驗證明公私協力的成果,充分提供市民朋友更好的購物休閒體驗。信義計畫區作為全國第一個開展都市設計的城市,其規劃理念與執行機制都是全國其他城市學習的對象與典範。因為喜歡團隊工作,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送給我的卡片我一直留著,我們的城市由我們成就。
萬丈高樓平地起
信義計畫區人行步道用地頭尾二端業務設施區街廓容積率特別高,這是為了打造步行街道端景,人行步道跨過松智路空橋的台北101是曾經的世界第一高樓,我的恩師及哈佛師公在台北101興建時來訪登高參訪,師公頂著風直呼AMAZING,後來人行步道二端A5信義微風及A15、18街廓整併開發的南山微風才陸續完成,台北101及信義微風可是地政局公告現值評定的地王地后。回頭看,信義計畫區1980公告主要計畫,整體開發高樓林立迄今已45年,而我的規劃專業經驗也因著時間積累涓滴成河。

THEN?
101大樓作為信義副都心對外國際行銷的櫥窗,無疑是成功的,至少每年跨年煙火就撫慰了很多人不安的心。市府大樓前市民廣場的規劃設計面對跨年活動其實是很侷促的,去年市府就規劃用地政局平均地權基金重新打造市民廣場及周邊交通動線,雖然我離開了市府團隊,但對數年後改造成果我是真心期待。城市的偉大需要時間的累積,信義計畫區在這場規劃大棋局下,撐起台北市在眾多國際城市競爭中的一片天,但回頭細想誰記得台北101之前的世界第一高樓在哪裡?退去光環,我們或許該停下來,好好思考台北城市競爭力何去何從?靜待國師出江湖!
人生選擇很重要,我喜歡走在陽光明媚的大道上,養一身正氣撐天地,偶爾害怕路上風風雨雨,故總留三分匪氣鎮小人。慶幸這一路有前輩貴人相助,用青春走過的公職路,我驕傲無悔!且放下沉迷當官的執念,試著走一段不一樣的路,這次在角落等我上路的朋友家人,我來了,一起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