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與健康之四:走路是最小單位的動態冥想 Post author:veins_of_taipei Post category:街頭想想 圖/文:江晨 「老兄,這麼多年,真是辛苦你了,默默支撐全身的重量。」參加農禪寺的禪修體驗,進行到「户外經行」階段,走在戶外的空地上,我第一次意識到雙腳的存在。 我盡量用腹式呼吸,將呼吸變得綿長緩慢,體察行走時,所動用到的各個身體器官。最後將注意力放在了雙腳上。 這是我首次體驗禪修活動。 此前為了寫走路與動態冥想的相關文章,我做了一點探究工作。 停頓世界,不做 先是看朋友推薦的書《巫士唐望的世界》。書裡講的是,1960年,美國人類學家在墨西哥沙漠與印第安巫士相遇,並被引領踏上長達十年心靈秘境之旅的故事。 初看時,覺得唐望講到人類學家身上的種種缺點,好像都是在說我一般。中間一度棄讀。為了寫這篇文章,拿起來續讀時,卻經常看到睡著,神奇的是,夢中卻是書中描繪的一些場景。尤其是看到「停頓世界」,「不做」時,大腦意念會關注一些此前不會特別注意的細節,比如一棵樹的紋路與葉子隨風舞動的節奏。 人類學田野考察與印第安巫術之外,我翻看普林斯頓大學進化心理學教授羅伯特 • 賴特(Robert Wrighe)的著作《洞見:從科學到哲學,打開人類的認知真相》。 這本書還有另外一個名字《為什麼佛學是真的》(Why Buddhism is true)。全書十六章,有非常精彩的論證與講述。作者提到,「我在本書中反復論證,當你冥想的時候,從很多方面都可以比以往更清晰地看待事物,而且隨著冥想的深入,清晰度會越來越高。」 羅伯特 • 賴特有心理學背景,又會講故事,但這本書的起源卻是由他參加禪修體驗營開始的。書本的論述是一方面,個體的身體和心理體驗是另一方面。為了獲得雙方面的體驗,就有了文章開頭我參加農禪寺禪修體驗的那一幕。 觀察呼吸、心跳、感官 那是農禪寺的週三禪修體驗活動,無需報名,到現場即可參加。到達農禪寺,現場的志工引導參加的人進入大堂。 現場工作人員引導,先做動禪 。也即「法鼓八式動禪」中的四式。扭腰甩手、頸部運動、腰部運動、擎天觸地。工作人員喊口令引導,並有師兄在旁示範,要求「放鬆身體,缓慢做,意念清楚,觀察身體運作的運作。」 事後回想,這幾個動作結合了五禽戲、八段錦等養生操的動作與中國武術、印度瑜伽的基本動作及現代運動熱身的動作。 四式動禪修之後,開始打坐。打坐前後都有工作人員引導做準備動作與放鬆動作,師兄仍舊在一旁做示範。 這也是我首次嘗試打坐,散盤而坐,渾身放鬆,注意呼吸。萬千意念湧現出來,工作進展,身體狀態,父母家人,世界局勢,個人作為,所得所失⋯⋯二十分鐘左右的打坐時間,卻感覺只度過了兩分鐘,時間在個體的感覺上變形了,許多潛意識的念頭浮現出來。 打坐之後,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經行」。引導禪修的工作人員要求參與者全程不要講話,不要受外界鳥鳴與農禪寺美景的吸引干擾,專注於身體的感覺,意念清晰地體察自己的行走。 「經行」一大圈之後,回到打坐的大堂,稍做整理,工作人員再次帶領大家打坐。我的思緒依舊層出不窮,我體察並接受這些如泉水般不斷湧出的雜念。 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大家結束打坐,並作放鬆的動作。如此,時長兩個小時的農禪寺週三半日禪修體驗活動就結束了。 印象最深的還是戶外「經行」時,突然意識到雙腳辛苦的剎那。我放慢腳步,加深呼吸,肌肉得以放鬆,骨骼關節變得靈活,好像可以如此永恆地走下去。 事後查資料得知,冥想也許沒有一般人想像的複雜。當想要冥想時,找一個身體舒服的狀態,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觀察呼吸、心跳、感官,從而令身心平靜、放鬆。 在冥想的過程中,有可能出現任何情緒、想法,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尊重它們的出現,不要迴避、質疑它們。這些情緒和想法會伴隨每一次冥想讓人的心境出現變化,而人也會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自洽、平和。 動態冥想的方式千百種,也許走路是最容易上路的那一種。 文章參考以下內容,謹致謝忱:1.法鼓八式動禪2015立姿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h55lThfQsc 2.法鼓八式動禪2015坐姿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BHyPyYLLWg3.卡羅斯. 卡斯塔尼達:《巫士唐望的世界》,魯宓譯 張老師文化4.羅伯特 • 賴特:《洞見:從科學到哲學,打開人類的認知真相》,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Tags: 動態冥想, 禪修, 走路與健康, 農禪寺 Read more articles Previous Post落腳城市 You Might Also Like 城市中最有「植感」的電氣時代產物 30 9 月, 2022 走路與健康之三(下)好好走路,顧好中軸是關鍵 31 3 月, 2025 走路與行板 16 12 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