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母的邊陲眷村:忠孝新村

近山的天母,山下交界帶藏著一個如今已罕見的未改建眷村。其外圍為由長牆圈著,附近的幾個社區,也多有這樣的特質。

天母德行東路往東的尾端,人行道的圍牆後方,出現一列斜屋頂矮房。

那便是忠孝新村,它只有一個大門出入,進出很容易掌握。

近村門口的幾戶平房都有著早期眷村的模樣,紅磚矮牆,黑瓦,小院子。這戶山牆頂,且開著舊式氣窗,下方則立著村子的布告欄。

379巷是這個小村子的唯一主巷。忠孝新村早期供老蔣總統侍衛室幹部居住,屋舍為婦聯會所建,隨著屋舍老舊,後代居民尋求眷改,但國防部認定此處為官舍而未採納。這也意外留下了部分早期的眷村元素,非紀念館,是活的。

社區內更細的支巷。隨著後期房舍的增改建,忠孝新村早是矮房、樓房參差,現下已不易判斷出眷村,除了那幾面國旗。

從原出口離開村子,德行東路直角左轉至東山路,兩側都是綿長的白牆,是一條車流不大的街道。

白色長牆的公車亭旁,藏著另一個社區的出入口,背面是布告欄。

社區內的簡易菜圃,牆外是東山路,及其鄰居忠孝新村。

這處社區皆為同型式的步登公寓,樓梯間的出入口是通的,並無一般掛著信箱的共用大門。

轉進德行東路378巷,卻是進入了淺丘地帶,且有水域。下游類似水利設施,中間架橋,這樣的斷面在市區並不多見。

再往前是338巷,水道回復成溪流原始模樣,338巷則一路上坡往山裡延伸。

338巷有一段是囊底路,兩側皆是深院大戶人家,牆也似乎高些。

338巷另一段向北折回德行東路,其西側臨山坡。這處的住家組成形式較複雜,三合院、矮樓高樓相互緊臨。

附近民眾沿著坡地、藉著砌石整理出梯狀的簡易耕地。

貼著山壁的一間小廟,屋頂是少見的純水泥,清簡無任何裝飾。

和山坡對立的,是另一個大型社區,以連續的鐵欄杆圍牆為邊界。無論社區大小,牆高牆低,樓房或平宅,這一帶皆是淺丘的子民。

手感地圖

士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