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迷路:艋舺公園後面的世界 Post author:veins_of_taipei Post category:空間變化 / 庶民生活 / 時光 / 窄巷/矮屋 艋舺大道與西園路二段夾出的這處街廓,很像被各6線道大路隔離出的都市孤島。本區確實也把現代化隔離了,保留了艋舺作為台北最早發展地的歷史元素,在地人的日常、外人的迷路,都發生在舊日脈絡中。 兩條大道和雙園街圍起的街廓,接近一個等邊三角形,頂端銳角是開闊的艋舺公園,恰和區內狹巷形成反差。 公園內有一棟木構造黑瓦磚牆的歷史建物,是台北仁濟院遺留下來的第一病房,為台灣最早的精神病患收容機構。廣場前停滿幼兒車,又是另種對比。 長條狀的磚房,目前為綠化教室,打理得一塵不染,也是本區少數能一望見底的空間。 磚,其實是本區的重要元素,一旁50巷的民居有著紅磚瓦屋頂。 從50巷8弄鑽入,南側全是連綿的紅磚牆,在高度開發的台北,這樣近似聚落形式存在的傳統民居實屬罕見。但這條路徑看得出已少人走動,空屋不少。 隔條的50巷4弄,可看到一棟荒廢的三合院。但能完整的拍出正面照也僅只一處,還有多少早期建物隱蔽在後來者或樹叢中,只有當地的老居民才清楚了。 矮房聚落路徑曲折且狹窄,難以一窺住屋全貌,外人也容易迷路。 但在這樣的路徑中穿梭也是迷人的,你不知下一步會遇到什麼岔路、跳出什麼有趣的空間。 這棟屋簷很低的矮屋,屋頂是舊時的防水氈布,由一排排的紅磚壓著。 336巷末端這處丁字路口是緩坡,是行進間的雙重變化。 外圍大樓環伺,巷弄裡的人家則逕自在門前小廣場種菜、以竹竿晾衣,過著不變的生活。 西園路52巷約略是矮房聚落的分水嶺,仍保有緩慢步調,盡頭隱約可見打赤膊著內褲的阿伯在巷口家常。若往南側走,樓房漸增、人潮也多了起來。 西園路二段96巷的傳統雜貨店,人行鋪面仍是早期的紅磚。 街廓南端的中原市場,分布眾多的小吃攤,猶如自鄉野進到了熱鬧小鎮。 手感地圖 萬08 Read more articles Previous Post上世紀風雲:大理街西段的糖業、報業 Next Post不連續街區:承德路四段、通河街 You Might Also Like 硬派地景中的軟線條:興城街、萬全街 6 7 月, 2022 消失與重生,以及幾種聚集:鄭州路、洛陽街、開封街周邊 14 7 月, 2022 七虎球場:磺港溪畔昔日盛世及其他 7 11 月,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