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草地的生活(美式想像二):愛富街、凱旋路

對擠在高密度又狹小的市區公寓、頂多於陽台養養小盆栽的居民來說,上陽明山繞上一圈,經過那些無遮蔽的綠草洋房,是一種解放,也是一種想像。

山仔后是陽明山一帶地勢較平坦的區域,被早期協防台灣的美國相中,成為大批軍事人員宿舍的聚集地,環境清幽。從和格致路垂直的愛富一街或二街轉入,便能立刻感受到這些美式別墅的魅力(愛富一街)。

這裡之所以讓山下的都市人驚艷,除了低密度,還有其開放穿透性。且不是幾棟樣版建築,而是一大片的美式住宅群,結構完整。愛富二街是「愛富」輩街道中最寬的,也隱約是美軍宿舍使用型態的分水嶺,以南的區域遊客較多。

走在這條街上,有天空比較近的錯覺。

這處全國規模最大的美軍宿舍聚落,走過了荒廢與被地主台銀求售改建的危險期,後全區被指定為文化景觀,整修後如今多由企業經營對外開放,成了體驗美國想像的很好選擇,多分布在凱旋路、國泰街兩側。

在寬敞的室內空間用餐是基本款,而襯托整個環境宜人的基礎,還是屋舍外這些對市區來說相當奢侈的大塊草地。

綿延草地盡頭那棟美麗磚房為美軍俱樂部,是昔日體驗美式休閒生活的重要據點,現為做餐廳使用的歷史建築。

美軍俱樂部旁的歐洲學校足球場,彷彿沿著遠山而下。這些異國地景的堆疊,讓本區昔日猶如租界。

凱旋路再往西往內走,有美國渡假村,處處飄盪著美國國旗,提供了更原汁原味的美國生活環境。

這裡的房舍是「1950年代美國南方城郊住宅直接移植的案例」,煙囪、草地、門前的烤肉架組,都是其中的元素,建材則木、磚不一。

渡假村的家庭若要社交,可來到一旁更大的草地來,遠處是中國文化大學,校舍採傳統的中式建築,天空線與地面活動,是兩種文化的對照。

假日這裡雖遊客如織,區內仍有寧靜之所。如華岡一路兩側的文大教職員宿舍。有像一間間教室併排者,同是住,卻遠無法和從前美軍的高級顧問並論。

另一側的類型是小獨棟,步道呈之字型。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在文大講座時間,曾寄居此處。

折回愛富二街,靠北邊的三街這排屋子,離大山較近,也幽靜多了。

角落裡一棟有著美式DNA的荒棄小屋。

再往北是愛富三街長生巷,地勢較低,坡度明顯,幾排連棟宿舍皆無人使用,對外封閉。應是早期官階較低的住所,雖邊緣,卻是坐落山幕闊景的第一排。

手感地圖

士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