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山林、 歷史與記憶深處 Post author:veins_of_taipei Post category:走路與閱讀 《橫斷記:台灣山林戰爭、帝國與影像》 文:江晨 如果你走到大阪根森林溫泉渡假村,看到村裡保存的大豹茶廠的引擎,可能知道日本三井合名會社,曾在此地開辦茶廠。或許不會想到這裡曾是昔日大豹社泰雅族總頭目瓦旦· 燮促的家。 也不會了解大豹社如何抵抗日本人,甚至奪下七十釐米山炮並以之反擊的史實。 在《橫斷記:台灣山林戰爭、帝國與影像》一書中,作者高俊宏寫道: 「從1900年到1907年,大豹社與日本軍警之間歷經了七次戰役。長年征戰導致社眾人數從上千銳減到三百多人。戰爭的最後一年,日方為了追剿撤到桃園一帶的大豹社,興建了『臺北—桃園橫貫隘勇線』,從烏來龜山的發電廠拉來電力,鋪設最高防衛度的高壓電防線,並在關鍵地點設置山炮、臼炮、野炮與重機槍陣地以為壓制。殘餘的大豹社眾逃到泰雅族時務那奧社(今復興鄉雪霧鬧)後方,躲在一個叫做泰亞(tayah)的險坡高地避難。最後,因為族人面臨斷糧的危機,頭目瓦旦· 燮促決定步行到角板山,正式向日方投降。」 大豹社,是消失於今日三峽大豹溪流域的一支泰雅族。高俊宏作為漢族日後為何踏上研究大豹社歷史之路? 或許和兒時的經驗有關。 「小時候,父親常載全家人(從住家樹林)前往大豹溪玩水。有一天,我忽然湧出一個念頭 『為什麼這一帶山區沒有原住民?』」高俊宏在書中寫道,「可能就是因為這段三十年的懸念,驅使自己於大豹社結下不解之緣。」 成年以後,高俊宏「帶著一把草刀和一只背包走過三峽郊區,除了常遇到過去 三井合名會社的茶場與其他礦場遺址,也發現愈來愈多關於大豹社的訊息。」 後來,高俊宏踏查了整段隘勇線,甚至聯絡到了大豹社的後人,在《橫斷記:台灣山林戰爭、帝國與影像》一書之後,又寫了兩本相關的書,堪稱「山林書寫三部曲」。 但通過前面關於大豹社的案例可以發現,高俊宏的「山林書寫」與地面上流行的山林記不同,他遠遠超越征服山岳慨嘆自然景觀的虛榮與膚淺。 作為創作理論研究畢業的博士,他首先是用身體確實感受山林,他帶著草刀一步步開路,在黑暗的山林夜宿,其次才會去做理論的分析,歷史的爬梳。他既考古,又考現,以「入山踏查為骨幹,疊加口述回憶、文獻檔案、遺跡事證、影像紀錄與個人感受」完成《橫斷記:台灣山林戰爭、帝國與影像》一書的寫作。 大豹之後,書裡還寫到眠腦,龜崙,大雪。這是台灣四個不同區域的山區。 宜蘭眠腦山區(舊太平山)的山林踏查,提到日本殖民初期,壓制以兇悍著稱的泰雅族溪頭群(Mnibu’)及在加羅山到神代山砍伐檜木的相關史實與現狀。 龜崙,描述高俊宏自己居住的新北市樹林區旁邊,古稱龜崙嶺(現為大棟山、大同山)一帶的山區。 大雪山林場,不僅與韓戰存在間接關聯,是美援時期催生的第一個「美式」林場,更重要的是,高俊宏的父親在大雪上下經營過檳榔園,那裡有他的青春與家族的記憶。 如此,高俊宏這位受過嚴格現代學術理論、藝術訓練的創作者,以肉身入台灣山林,不僅走入了山林,也走進來歷史與記憶之中。 不久前,我參加過一場讓人難忘的走讀活動。板橋社區大學的講師陳健一先生,帶眾人走讀大漢溪,沿途他提到山林河川的生命緯度,提到樹林,講到龜崙嶺,如同高俊宏一樣,在他們的眼中,山林與歷史、記憶密不可分。 但起點都是不斷以肉身入山林,走路是這一切的開端。 正如踏查山林是《橫斷記:台灣山林戰爭、帝國與影像》一書的開端,也是「山林書寫三部曲」的開端。 書籍資訊 橫斷記: 臺灣山林戰爭、帝國與影像 高俊宏著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7/10 Tags: 走路與閱讀 Read more articles Previous Post文學地景,歷史、現實與人性書寫 You Might Also Like 溫州街的歌聲:創傷時代的抒情 3 10 月, 2025 走路禮讚:走路能走多遠,能走多深 28 5 月, 2025 孤獨移動的啟示 7 7 月,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