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 健保逃兵?麻醉科醫師的創業之路

圖/文:lumière

        我走過一段很長的路。

        我在和信癌症中心醫院待了二十多年。主治醫師第一年就進入和信,每天的路,是從家到醫院手術房,下刀後再從手術房到病房。我專注於癌末病人的麻醉與止痛,處理的都是複雜的身體狀況,及纏綿的疼痛問題,甚至遠赴美國Duke大學進修區域神經阻斷(regional nerve block),回國後推動胸椎旁神經阻斷(Paravertebral Block, PVB)在台灣落地生根,做了上千例,也做了不少癌症術後立即預後的研究。那是一段燃燒熱血的黃金歲月,但同時,我也錯過了另一段人生。

        那段日子裡,小孩也從出生、長大、到後來出國。當時每天下班回家已晚,只有短短幾小時,孩子就準備入睡,夜裡我還要繼續追趕論文,現在只後悔沒有能陪孩子更多時間。我奉獻了全部時間與心力,但當PVB領域走到研究的天花板,我突然發現自己已無熱血可燃——不僅專業的熱情消退,連自己的身體也早已習慣了吃零食,熬夜,與疲倦。

        孩子離家後,某天晚飯後,我和先生散步時,走進了家附近的健身房。我說:「我想給自己一個目標,一年後上台比賽。」就這樣,簽下教練課程的那一刻,一條全新的路悄悄展開。從健身、飲食、作息的徹底改變,到11個月後站上健美比賽的舞台,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為「自己」而走的路。當時我已進入政大EMBA,悄悄地開啟另一個視角,也啟動了創業的可能。

        脈衝星,就是在這條路上誕生的品牌。從第一支為重訓設計的Preworkout產品開始,到後來延伸出肌酸、EPA魚油、為長時間有氧運動設計的能量膠與電解質補給——勁速補,我把臨床與運動結合,走進更多人的運動現場,也走入不同場域的合作與賽事贊助。

        這幾年,我走出了癌症醫院,來到整形手術與醫美診所市場,把麻醉專長延伸到自費醫療,讓更多人認識「麻醉安全」的重要。而我自己也在持續運動中,找回了身體的活力,體會了規律生活的安穩,甚至重構了自我認同。我不再只是麻醉科醫師,也是一位運動員、創業家、推廣健康生活的倡議者。我相信運動改變的不只是體型,還包括整個人的狀態、心境與未來方向。

        我曾長期走在醫院冰冷的地板上,穿梭在病人與病痛之間。但現在的我,走在陽光下,帶著自己的節奏與目標前行。我走過的一段路,不只是職涯的轉彎、角色的轉換,而是一場從燃盡、崩塌,到重啟、創造的旅程。

        我仍在走,走得更自由,也更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