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物的微風景:信箱

從信箱裡拿到家書或報紙,曾經是許多人重要的寄託與資訊來源。如今那些日常,已被即時的電郵、社群軟體及網路取代。可信箱仍盡職地收下各式廣告與制式信件。換個角度,它並且是一道城市的微風景,有情誼也有趣味品味。

信箱最先讓人照見的是其造型與材質。形狀多為長方形,材質以木質及金屬為主。位於城南的這戶木製信箱,樸質又典雅。

關於信箱的設計,這間室內設計店面在門口小試了身手。金屬材質,尺度誇張化,並帶點動態的平衡。

有的信箱充分展現了手工感,造型獨一無二。這間小木屋若不拿來收信,養小動物也並無不可。

相對於前者的講究,這家的信箱就以一塊木板打發,怕人不識還寫上了「信箱」二字。其投遞口呈垂直向,非常少見。

信箱和屋子的關係與距離,是另一個觀察點。這個掛在樹幹上的信箱,屬於30公尺外、隱藏於草叢中的三合院。掛在這,一來接近大路郵差可少走幾步,再來,也減少外人接近、保有屋主的清幽吧?

陽明山山仔后有許多昔時美軍駐台時留下來的宿舍。其主要的組成就是寬敞的平房,以及更寬敞的庭院,信箱呢,則立於矮籬為邊界的大門口,多呈長條筒狀。這也是我們印象中,美國郊區住家的樣子。

松山永春埤附近山坡上的幾戶住家,信箱掛在下方基地的山壁上。這是平地市中心不會見到的景觀。

另有一種類型的信箱,是從屋內安裝的,不露形體,外人只能見其投遞口。

比起上戶的信箱開口在圍牆,這戶直接通往屋裡。說它簡潔,但如細縫的吞信口四周,元素又挺多。

在集合住宅裡,信箱群聚於大門口,成為一道社會風景。這棟老式大樓左右兩排信箱規格、樣式一致,且與大門、牆壁、扶手同為紅色系,很有整體感。

這棟六戶組成的樓房,信箱開口位置相互錯開,形成某種韻律。有發現其中不同的細節嗎?左下角的口例外地大了些。

八具造型各異的信箱。塞滿物件者,透露了所連結的那戶門牌號碼,相當時日的空屋狀態。

新一代的國宅社宅,信箱區的設計兼具效率與用色活潑,也詮釋了數大便是美,成為街道的新景觀。

依時代趨勢,信箱終究會消失嗎?或是能以主屋的某扇小門意象般,成為建物的附屬配件,繼續留存。